2011年2月10日 星期四

痘疤碩士生自殺 引爆英國卡債問題

 痘疤碩士生自殺 引爆英國卡債問題(聯合早報網訊)台灣中時電子報報道,有一種人是花今天的錢,圓明天的夢。英國愈來愈多的信用卡負債問題,便是其後果之一。而當今天撐不過時,每個人的選擇也不一樣。三十四歲的生化醫學系碩士班學生剋萊兒亞遜,就因為積欠了四萬英鎊(約二百三十二萬台幣)的卡債,以塑膠袋蒙頭自殺身亡。   英國《每日郵報》網路上昨天刊出了這則新聞,在今年六月,她先以塑膠袋套在自己的頭上,然後把頭部蒙在枕頭裡,接著再以強力膠帶封鎖固定,活活的把自己悶死。   不堪巨債壓力 結束生命   克萊兒亞遜結束生命的方法,若非充滿莫痘疤名的悲憤,便是對信用卡公司進行最後抗議。克萊兒的母親說,她到死前的兩個月還如期償還卡債。而有家信用卡公司則在她死後,還持續寄發催繳威脅信給她。   克萊兒不是唯一因卡債尋短的例子。兩年前的一個冬天晚間,四十三歲的工程師麥克唐納德,在倫敦近郊的火車站外臥軌身亡,留下妻子和兩名幼子。警方在附近發現一個微晶瓷袋子,裡面有十數張信用卡和一堆卡債文件。在麥克唐納德自殺前三年,至少已有十七件因卡債自殺的案例。可是,英國輿論始終未將這個社會問題新聞化。   克萊兒亞遜的悲劇,再次引起人們關切。出庭作證的驗屍官韓德森指出,負債者因而自殺,信用卡公司在法庭上,雖無民事或犯罪責任,「但是,我還是很難瞭解,為什麼信用卡公司可以在未確切徵信下房屋二胎,同意借錢。」   多人以卡養卡 惡性循環   這也正是許多人不明白的地方。卅五歲的史提芬持有廿張信用卡,負債八萬英鎊(約四百六十四萬台幣)。十年來,他不斷申請信用卡,以便用新卡償付舊卡累積的最低繳款金額,直到雪球愈滾愈大,信用卡公司的催討信愈積愈高,家裡從早到晚都是信用卡公司打來的「再不繳款,就要到把你送到法院」,或者,「找人來扣押徵信貴住處內物品」之類的電話後,不得不向英國「全國負債專線」求助。   「我以為,信用卡公司看到我已經有兩張信用卡加上兩筆銀行貸款後,會拒絕我的申請。」史提芬說,「可是,他們總是同意發卡給我。有時甚至主動通知我,提高我的使用額度,或降低我的利率。」   英國免費法律諮詢機構公民諮詢局,及消費者信用諮詢服務(CCCS),每天不知要接到多少和史提芬一樣的例子。徵信。公民法律諮詢局指出,他們每年至少接到一百萬件的財務案例,其中八成以上是卡債問題。   根據CCCS統計,過去十年,英國的卡債問題,增加了百分之百。依CCCS標準,只要持有超過十六張信用卡,負債超過十萬英鎊(約五百八十萬台幣),就是所謂的「極端卡債」。「極端卡債」的數目,過去三年來幾乎以每年五%到一○%的速度增加。   銀行業績掛帥 徵信草率   英國沒有聯合徵信中心,法律對利率也沒有上限規範。發卡公司可依市場競爭和本身需求,訂定信用卡循環利率,從一五%二○%不等。至於預借現金利率,則可以高到二四%、二五%左右。   英國銀行協會多年來一直表示要推動銀行間資訊分享,以期進行合作徵信。但整個過程,卻比老牛拖車還緩慢。面對英國社會愈來愈多「以卡養卡」的人,金融界人士指出,反正本著「大樹原則」,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只要能招到大量客戶,少數壞債的影響其實微不足道,而業務員為爭取業績和獎金,主動積極招攬也就不足以為奇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